行业前瞻 MIT实现核聚变创世纪突破 AI时代终极能源大门打开
时间: 2024-05-11 15:43:11 | 作者: 大气常压等离子清洗机
产品介绍
(原标题:行业前瞻 MIT实现核聚变创世纪突破 AI时代终极能源大门打开)
近日一则关于某科技圈顶级大佬称AI尽头是光伏储能的传闻引发市场热议。传闻有待考证,但关于被称为终极能源的核聚变确实迎来了重大突破。
最近MIT等离子体科学与核聚变中心以及英联邦聚变系统(CFS)发表了一篇综合报告。这份报告援引在「IEEE应用超导会刊」3月份特刊上6篇独立研究的论文,证明了:MIT在2021年实验中采用「高温超导磁体」以及无绝缘的设计,是完全可行且可靠的。同时还验证了,团队在实验中使用的独特超导磁体,足以作为核聚变发电厂的基础。
2021年9月5日凌晨,在麻省理工学院等离子体科学与核聚变中心(PSFC)的实验室,工程师们实现了一个重大里程碑:一种由「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新型磁体,达到了20 tesla的大规模磁场强度的世界纪录。要知道,20 tesla正是建造核聚变发电厂所需的磁场强度。如果这一结果能被验证,就意味着核聚变有望产生净功率输出,并有可能开创一个几乎无限的发电时代。
聚变行业协会(FIA)此前发布的第三份年度报告《全球核聚变行业报告》称,全球核聚变行业投资从2022年的48亿美元增至62.1亿美元,有13家新公司加入核聚变的开发,23家企业预计首座聚变反应堆将在2035年前并网发电。
技术进步的背后需要巨大的资本支持。作为掌控未来的核心技术,核聚变正吸引慢慢的变多的顶级大佬入局。
华尔街见闻,2023年5月据日经新闻报道,由三菱商事、关西电力、日本政府旗下基金等16家企业和政府组建的联盟,正准备向一家致力于核聚变发电商业化的初创公司Kyoto Fusioneering投资100亿日元(7360万美元)。Kyoto Fusioneering在被称为“回旋振荡管(gyrotron)”的等离子加热装置领域具有较高技术能力,这是促进核聚变反应的核心装置。
久兴投资基金经理郑楠认为,AI时代的加速到来,算力爆炸需要无法估量的能源作为支撑,核聚变几乎是唯一选项。正是这个原因,可控核聚变吸引了科技大佬们的竞相争夺。
传统核能是基于核裂变。核裂变类似二细胞分裂,在核裂变中,一个原子会分裂成更小的粒子,并放出原子核的结合能。这种能量将会以热能和辐射的形式释放,其中热能被用来将水加热成蒸汽,从而使涡轮机转动并驱动发电机发电。
核聚变则是通过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核聚变反应堆通常使用一种可从海水中提取的氢同位素,称为氘(氢-2)。当受到高热和高压时,电子被迫离开氘原子,产生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是一种过热的电离气体,需要用强磁场来控制,因为它的温度能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是太阳核心温度的十倍。辅助加热系统将温度提高到核聚变所需的水平(1.5-3亿摄氏度),通电的等离子体粒子发生碰撞并加热。这些条件允许高能粒子在碰撞时克服其自然电磁排斥力,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更多,而且不会像核裂变那样产生有害的长期放射性废物。用于核聚变的燃料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谁能够掌握核聚变技术,谁就将成为未来全球能源乃至政经主导者。
人类想要能利用核聚变,就得能够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以实现安全、持续、平稳能量输出的核聚变反应,也就是可控核聚变。目前主流有两种技术路线:激光约束核聚变(也称为惯性约束)、磁约束核聚变。
激光约束核聚变(ICF)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激光或离子束作驱动源,脉冲式地提供高强度能量,均匀地作用于装填氘氚(DT)燃料的微型球状靶丸外壳表面,形成高温度高压力等离子体,利用反冲压力,使靶外壳极快地向心运动,压缩氘氚主燃料层到极高密度,并使局部氘氚区域形成高温高密度热斑,达到点火条件,在高温高密度热核燃料来不及飞散前,进行充分热核燃烧,放出大量聚变能。
激光产生驱动可采用两种途径:在直接驱动中,多束激光束直接均匀辐照含有热核燃料的聚变靶丸;在间接驱动中,激光能量被围绕靶丸的黑腔壁高Z物质吸收并部分转换成X光能量,驱动内爆。
美国的NIF(国家点火装置)采用“惯性约束路线”制造,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高能量紫外激光器系统,一部分是靶室。激光系统主要由光脉冲发生器、放大器、驱动放大器的脉冲驱动系统、光学开关、光学聚能器以及激光束控制管理系统。通过高能量紫外激光器系统将主振荡器产生的低功率激光脉冲修正、充分放大后,准确地聚焦在微型氘氚靶丸上。
核聚变的另一个技术路线是磁约束聚变,也称为“托卡马克核聚变”,就是用特殊形态的磁场把氘、氚等轻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处于热核反应状态的超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有限的体积内,使它受控制地发生大量的原子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
该路线的主攻方向之一是采用是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这是一种环形容器,用磁场形成一个“磁笼”将等离子体束缚住,创造氘、氚实现聚变的环境。这种装置又称环磁机,名字来源其关键词——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et)、线圈(kotushka)。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即采用了托卡马克装置。ITER是全球顶级规模、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同时是中国以平等身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学技术合作项目。2006年,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共同签署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启动协定。2008年,中国全方面开展ITER计划工作,承担了其中约10%的研发制造任务。
对比两种技术路线,磁约束技术路线被认为是最大有可能率先成功的可控核聚变方式。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在“惯性约束聚变”技术方面做一些尝试,不过只有美国的NIF实现显著的成果。而“磁约束聚变”技术,除了多国独自运行的反应堆实验装置,还有35国共同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根据tokamak info此前统计,目前全世界内普通托卡马克装置共185个,球形36个。
我国在核聚变领域的技术有一定优势。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此前表示,我国有望在10-20年的尺度内获得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日本调查公司Astamuse统计了在中日美欧等30个国家和地区申请的核聚变相关专利。针对2011年至2022年9月公开的1133项专利,将可行性和权利剩余保护期等专利的竞争力转化为得分,排出了名次。按专利申请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国籍来看,中国排在首位(申请件数也排在首位)。2015年以后中国申请的重要专利大幅增多,超过了美国。在企业和研究机构等排名前20位组织的专利之中,中国科学院拥有的用于核聚变炉内壁的特殊陶瓷复合材料技术获得的评价最高。
在科研层面,国内主要有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和侧重激光约束的“神光”装置。
西南物理研究院(成都)早期装置HL-1M一代先进装置HL-2A,前身是德国的装置ASDEX,2002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二代先进装置HL-2M。等离子体所(合肥)一代先进装置HT-7,前身是苏联在七十年代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超导托卡马克T-7,在升级改造数年后于1995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二代先进装置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HT-7的基础上设计建造而成。2023年4月12日,EAST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再次打破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领跑全球。
我国的激光约束核聚变研究基本上与美国同步,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大功率钕玻璃激光系统的研制,先后发展了单路激光和六路激光。进入80年代,我国的激光聚变驱动器被命名为“神光”装置。1986年上海建成神光Ⅰ,主要开展直接驱动与等离子物理实验。2003年神光Ⅱ建成,状态方程实验中获得了一百万大气压的压强。2006年,神光Ⅱ第九路激光建成。2015年,在第九路上又实现了KJ、PW短脉冲输出,并开展了快点火的演示实验。2023年1月,上海光机所宣布科研人员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激光驱动等离子体湍流磁重联过程。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是中国自主设计和研制并联合国际合作的重大科学工程。CFETR项目于2017年12月5日在合肥真正开始启动工程设计,中国核聚变研究由此开启新征程。CFETR计划分三步走,完成“中国聚变梦”。第一阶段到2021年,CFETR开始立项建设;第二阶段到2035年,计划建成聚变工程实验堆,开始大规模科学实验;第三阶段到2050年,聚变工程实验堆实验成功,建设聚变商业示范堆,完成人类终极能源。
中信证券此前研报表示,可控核聚变或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双碳及能源安全背景下势在必行。2022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其NIF装置实现了核聚变“净能量增益”,理论上验证了核聚变商业化的可能性。而ChatGpt在今年的横空出世,或也将显著缩短其商业化开发周期。随有关技术突破及资本涌入,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已按下加速键。
国内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也已经初见端倪。海外资本大佬争抢核聚变项目的同时,国内也有商业企业涌现。成立于2021年的星环聚能、能量奇点,在近两年来均已获得两轮融资,且融资金额颇高。日前,中核五公司与中国第一家聚焦聚变能开发的商业公司正式签订了全高温超导核聚变装置总装合同,承建全球首个全高温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2023年12月29日,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中国聚变公司(筹)正式公开宣布成立,第一批未来能源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正式对外发布,对于创新协同推进聚变能源产业迈出实质性步伐具备极其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中核集团是中国核科技的开拓者,旗下拥有中国核建、中核科技、中国核电、同方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是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中坚、核技术应用的骨干,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此外旗下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全权威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
在政府、央国企、科研院所以及民营资本的合力下,未来随技术继续进步,核聚变商业转化进程加快,整个产业链有可能全面颠覆现有能源产业体系,项目建设、结构、激光器、材料等多个领域都需要我们来关注。一些A股上市公司已参与到可控核聚变项目,例如合康新能、安泰科技、江苏神通、联创光电、雪人股份等,还有一部分如福莱蒽特则通过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合作开始进军核聚变领域。核聚变的中国力量有望缔造未来能源的新势力。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核科技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安泰科技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江苏神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雪人股份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证券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合康新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同方股份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