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东湖论坛——大科学科普研讨会

时间: 2024-12-06 06:16:24 |   作者: 真空型等离子清洗机

产品介绍

  研讨会以“打造大科学科普之翼,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主题。“大科学”包括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开展科普活动和科学传播的良好平台,对普及科技知识,开展科学教育,宣传最新前沿科技进展,争取社会公众支持,发挥大科学装置的社会责任功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长。主要是做宇宙学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发起并主持了在天山地区开展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目前担任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料学家。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项目总指挥、项目负责人兼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其长期致力于环境岩土工程科技关键理论与核心装备研究工作,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主编国家与行业标准7项,参编8项,主编省级工法5部。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600多个环境岩土工程中,取得了显著了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安徽省学科带头人,ITPA边界物理组中方协调人,Nuclear Fusion 期刊编委。长期从事磁约束聚变与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依托EAST装置取得多项前沿物理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5篇。连续6年Nuclear Fusion期刊亮点文章,连续3届IAEA国际聚变能大会报告。荣获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亚太等离子体物理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2007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博士毕业2007年至2010年到日本京都大学汤川秀树研究所、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天体物理研究中心访问和博士后研究。2016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湖北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校天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副总工程师,南极中山雪冰和空间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极光与极区电离层对流研究。4次赴南极中山站,多次赴北极考察,曾任南极中山站站长、北极黄河站站长和中冰极光观测台首任台长,主持完成中山站高频雷达和南北极空间环境共轭观测系统的建设,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子午工程和子午工程2期的极区高纬监测分系统的建设。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地考察专项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得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 1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办公室副主任。主要是做青藏高原冰湖变化与冰湖溃决洪水灾害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全过程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任务实施和成果综合集成。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作为主创人员完成《走近地球之巅》《走进国之大道:G219高原篇》等青藏科考相关的科普图书。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获第九届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青年科学家奖(2023年)、2021年西藏自治区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3)。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只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若不希望被转载或者可以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FDE 论文解读 佟佳睿:基于神经符号AI智能体和大语言模型的个性化AI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