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青春就是一场聚变

时间: 2024-05-18 20:04:49 |   作者: 产品展示

产品介绍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选择了风雨兼程,在那远方便是核聚变的梦想。等离子体所的年轻人将接过聚变的接力棒,为我国核聚变事业的发展谱写青春无悔的华章。

  在法国卡达拉齐,有一群来自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即ASIPP,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的年轻人,他们奋斗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以下简称ITER)的第一线上。

  ITER是目前中国以全权、平等伙伴身份参加的顶级规模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计划,中国提供9%的资金,享受100%的知识产权。

  这些在异乡的年轻人,面对抉择,他们为国增光,甘于四海为家;面对挑战,他们迎难而上,信奉合作共赢;面对未来,他们坚守岗位,努力传承梦想。

  由于中国核聚变起步晚,在ITER中一度只有很少的中国人,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比例,这非常有可能导致中国无法获得所需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等离子体所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走进ITER计划各个部门的技术岗位,几乎涵盖了聚变工程技术发展的所有重要方面杨愚供职于供料系统、谢韩在杜瓦组、鲍立曼在包层组、陈永华和韩士强在磁体组。

  初来乍到,如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获得各国同事的认可,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等离子体所青年科研人员魏江华告诉记者,他所在的ITERCAD协同设计组,主要负责与7方成员国共同完成整个ITER设计的数据库管理、CAD设计基础建设等工作。庞大的设计数据每天在各个成员国之间进行传输,任务量大且复杂如果说这些数据是ITER流动的血液,那么CAD协同设计组无疑就是它的心脏,作用之重要不言自明。

  相关数据处理十分繁杂,工作难免单调乏味还容易出错。几个月后,魏江华发现了提升效率的办法。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起初并不以为然。但他恶补相关知识,开发出相关工具,用实践验证了它具有大幅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这为他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许。

  冉庆翔则在磁体馈线(FEEDER)组中从事设计工作。FEEDER作为等离子体所承担的一个大型ITER计划采购包,对ITER超导磁体的正常运行和检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因其管路复杂,在工作中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全身心投入,稍有疏忽便可能给检查工作带来烦。

  冉庆翔的性格特别适合这个职位,在细节上“吹毛求疵”,在技能上精益求精。每天完成工作后,他都要与其他设计者一同对设计进行检修,对每个细节仔细斟酌。正是这样“苛刻”的态度,使得这个组的错误率长期处于同行最低水平,这赢得了设计人员的由衷赞赏。

  除了ITER项目外,等离子体所还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ASIPP-CEA联合实验室建成后,王松可和陈肇玺成为等离子体所派遣到超导托克马克装置(Tore-Supra)的首批青年科研人员。每天,他们都会准时去等候CEA的早班车。

  从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到全钨偏滤器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WEST),他们知道自己代表了等离子体所在CEA的形象。

  抱定“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念,从一开始,他们便积极主动请缨,主要参与了WEST内部部件、诊断、离子回旋天线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和计算。

  他们似乎不知疲倦法国同事休假,他们坚持上班;法国同事下午5点头班车下班,他们总要工作到7点末班车;法国人工作上的严谨使得他们常常为某个关键参数或设计而“激烈辩论”,他们往往能够据理力争,更改了多处重要设计,排除了WEST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多项风险。

  一年合同尚未结束,法方便主动向等离子体所发出了派遣更多人员参与WEST工作的邀请。中法联合实验室也借此机会推动了各方面的深入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

  此外,聚变堆遥操作机械臂的中法合作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机械臂将于6月运回合肥供EAST调试。负责机械臂集成和测试工作的史善爽深知责任之重,不敢有丝毫懈怠。

  由于运行环境要求极其严苛,机械臂上千个大小不等的元器件都要在组装之前经过反复的清洁和测试,工作繁杂而枯燥,任何疏忽都可能会引起前功尽弃。

  每天法国同事下班之后,史善爽都会花上很长时间对当天工作进行反复检查并记录。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解决语言障碍,史善爽甚至还自学了常用法语,以便更好地与法方技术人员交流。他的想法很简单:不辱使命,如期将机械臂运回国。

  在这里,他们住在一个只有两万人的小镇上。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没有车便寸步难行;语言不通、文化各异,在超市里他们与当地人只能靠手势交流。而当他们下班时国内便是凌晨,仿佛与亲人、朋友生活在两个平行的世界中。

  每逢周末他们总会抽出时间,来次各显身手的厨艺大赛,来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比赛,来趟三五成群的野餐郊游,这也成了枯燥生活中最为绚丽的点缀。到了春节,他们因为工作而不能回国,便一起动手包饺子,围坐在一起观看春晚,通过电话诉说着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

  他们了解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守,他们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没有失去最为宝贵的青春。

  这里的青年人并不落寞,时常会受到来自国内领导的亲切慰问。去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专程到访卡达拉齐看望工作在那里的青年人。他将我国核聚变事业的奋斗史娓娓道来,深情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用无私的奉献浇灌出聚变之花,并越来越茁壮成长的历程,令大家倍受鼓舞。

  万元熙再三叮嘱:“核聚变是好几代人的梦想,青年人要珍惜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勤于学习,肯于钻研,早日成长起来,扛起核聚变发展传承的重任。”

  等离子体所长李建刚勉励青年人夯实专业根基,练就过硬本领,为ITER计划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力求在聚变领域取得更多佳绩、为人生历程创造更多辉煌,并嘱咐“一定要回国,给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