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山科学会议上有经验的人指出——二氧化碳利用技术潜力巨大
时间: 2024-11-04 13:07:36 | 作者: 产品展示
产品介绍
“二氧化碳是‘坏’物质吗?”在4月13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42次学术讨论会上,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研究员黄晶提出一个简单却经常被忽视的问题。
从自然属性看,二氧化碳作为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有毒气体等“坏”气体。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没有它的地球平均气温将下降超30摄氏度。那么,除了被捕捉并关起来之外(捕集与封存),二氧化碳还能做什么?
“到2050年,如果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大规模推广,不仅仅具备直接减排效应,还能实现可观的二氧化碳替代减排量。”黄晶解释,例如用二氧化碳合成的甲醇1吨能消耗约1.4吨二氧化碳,还能通过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煤炭实现再减少4吨二氧化碳排放。
“发展二氧化碳利用关键技术,在规模化消纳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能带动交通、化学工业等其他工业过程实现碳减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说。
2007年前后,我国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相关“国家方案”中均强调了推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与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国际上也开始重视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并把利用的“U”与CCS融合为CCUS。
“在碳中和目标提出前,大家一致认为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存在4大缺陷,即封存期短、减排量小、额外耗能、技术经济性不强。”张贤解释,业界对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减排潜力和贡献存在争议。
随着技术慢慢的提升,目前的二氧化碳利用能耗、成本、体量均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改善,这些为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带来转机。
“规模化生产开始落地,成本、能耗等普遍降低,项目规模也开始迈向万吨级。”李灿说,慢慢的变多团队在催化剂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制备纯度大幅度提高,有些甚至达到99%。来自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曾经困扰二氧化碳利用技术落地的缺陷已得到逐步解决。
“与此同时,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确立了尽快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政策,也让这类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张贤说,作为化学储能的重要方式,二氧化碳利用为未来能源体系近零排放提供了条件,将慢慢地发展为“刚需”或相对便宜的技术,随着碳市场的发展还有盈利可能。
与会专家觉得,发展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在实现减排温室气体的同时,还可以抵消碳捕集过程的高昂成本、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低碳新业态孵化。
有报告显示,到2050年,仅利用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和甲醇的产量就可能分别达到4000万吨左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我国已经投运和规划中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示范项目为57个,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工和生物产品的项目数量约为40%。
“当前部分二氧化碳利用技术成熟度不高,还处于中试及以下水平。”黄晶说,产业化发展与技术成熟度和经济可行性紧密关联,当前在混凝土养护、高分子聚合物合成等少数几类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中,二氧化碳利用技术成本已经能够低于传统工艺,别的产品的研究仍需加强,以实现更高经济可行性。
“二氧化碳转化利用涉及热力学、动力学方面的一系列难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布兴表示,解决二氧化碳转化中的科学难题,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课题。参加会议的专家认为,国家层面应加强二氧化碳利用的科技战略布局,抓紧部署该领域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加强技术储备。相信随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利用部署,未来的减排和创造工业产值将是“步调一致”的,可有效化解当前阶段“发展”与“减排”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