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已持续数月有余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边境焦灼的事态仍在持续。美俄三轮谈判无果而终,为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俄罗斯方面希望的是北约承诺永不接纳乌克兰加入该联盟,并且希望西方国家减少乌克兰和其他前苏联国家的军事合作。
美国、乌克兰和北约声称俄罗斯在俄乌边境集结重兵,随时有可能“入侵”乌克兰。对此,俄方一直予以坚决否认。
2月15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少将表示,俄罗斯军队已经在靠近乌克兰边境的白俄罗斯完成了他们的联合军演,随着一系列联合军演结束,俄部分军队将返回常规部署点。
美国总统拜登对此作出回应,宣称美方“尚未核实”这一信息,并继续坚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情况仍有可能发生,并表示美国人应该听从他之前的命令离开乌克兰。
2月17日,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东部独立地区指责基辅政府军用迫击炮炮轰他们的领土,违反了旨在结束冲突的协议。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局势仍然危机四伏,尽管俄罗斯宣称已经展开部分撤军,但美国与北约仍警告,俄军尚未真正脱离开战目标。在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之下,俄乌两国在边境的对峙局面引发了世人的普遍担忧,也给世界安全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潜在威胁。无论俄乌冲突是不是能打起来,但肯定会给欧洲甚至全球的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冲击,包括原油、天然气和黄金的价格动荡,以及乌克兰125亿美元资金外逃等。
本文将讨论着重论述与汽车行业相关的能源及半导体行业因俄乌冲突会造成的供应链问题。
石油是欧盟最终能源消耗的主要燃料,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燃料油、汽油和柴油等石油产品占欧盟最终能源消耗的41%,欧洲的天然气用于冬季取暖以及发电和工业生产。
俄罗斯是欧佩克+重要的参与国。2021年12月,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为1119万桶/日,仅次于美国的1158万桶/日,是全球第二大产油国。
根据欧佩克+的原油产量政策,2022年1月俄罗斯的原油产量配额为1012.2万桶/日,占该组织总配额的25%;2月俄罗斯的原油产量配额为1022.7万桶/日,环比增加10.5万桶/日。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数据,欧洲,尤其是德国、荷兰和波兰的炼油厂的原油进口占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的48%。
天然气是发电厂和供暖的关键燃料。2020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3799.4亿立方米,当年进口数量占到消费量的85.84%,在进口结构中,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销售到欧洲的天然气占其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占欧洲进口天然气数量的近一半。
有些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性更强。例如,对爱沙尼亚、波兰、斯洛伐克和芬兰来说,他们国家75% 以上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其一半以上的天然气和30%以上的原油供应来自俄罗斯。法国的大部分电力来自核能,但法国仍然依赖俄罗斯满足其化石燃料需求。
花旗银行的分析师表示,如果俄罗斯切断对欧盟的所有能源供应,欧盟将不得已实施紧急的能源配额供应以及轮流停电。
正因为欧洲是俄罗斯油气出口的主要市场,所以欧洲也是俄罗斯的主要收入来源。俄罗斯《专业财经杂志》2月13日刊文称,2022年俄罗斯石油出口的额外收益可能将大大超出预期。
据EIA收集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间,原油和天然气收入占俄罗斯政府平均年度总收入的43%。因此,俄罗斯和欧洲在油气供给和需求上存在严重的相互依赖,乌克兰危机的任何一次升级,以及随后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一下子就下降,都将使欧盟和莫斯科付出非常高昂之代价。
跨国能源信息公司“能源情报(Energy Intelligence)”的欧洲天然气专家海梅·孔查根据2021年四季度的数据,认为如果俄罗斯完全关掉给欧盟的管道天然气供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每天平均损失的营业收入将在2.03亿至2.28亿美元之间,如果这种天然气禁运持续三个月,那么,它的损失总额将达到200亿美元。
和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在化石能源储量上相当贫瘠。根据bp能源数据,截至2020年,在全球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欧洲的化石能源储量全球最少,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全球所占占比分别是1%和2%。而中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到46%和40%,北美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占据全球的15%和8%。
经历了多年努力后,欧洲在能源转型中成果丰硕。欧洲能源智库Ember和Agora能源转型论坛2021年的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国家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已经首次超过化石燃料,从单位千瓦发电量的碳排放看,欧盟27国的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15年的317g降低到了2020年的226g。
2020年欧洲发电能源结构中,化石燃料占比仅为35%,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分别为1%、19%、15%。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核能和水电合计占比则高达62.3%。
从2012年到2020年,煤电比例在欧盟几乎所有国家都在降低,从15.8%降低至13.2%;而风能增加了17.7%,贡献了最多的能源增加份额;天然气增加了11.4%;随后是生物质能源增加7%;再次是光能增加了4.1%,水电增加0.7%。光生水和天然气合计增加了40.9%,基本上弥补了降低煤炭发电后的缺口。
核能领域,欧盟各国因对核能的态度分为两个阵营:法国、芬兰、捷克等国支持将核能列为绿色能源,这些国家较为依赖核电,其中法国核能消费量占全球比例14%,占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6.09%,核能发电占比甚至达到70%,为全球最高。不过法国曾在2015年计划逐步降低核电的占比,到2035年核电占比从2015年的75%降低到50%,最高装机控制在6320万千瓦以内。
而德国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几乎关闭了所有的核电站,剩下的几座也将在2022年底彻底关闭。奥地利、比利时和西班牙等国家,也在效仿德国放弃核电。
欧洲的核能发展几经摇摆,最近欧盟做出了核能复兴的承诺,2月2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补充授权法案,将满足特定条件的核能和天然气归为可持续投资的“过渡”能源(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并称欧洲未来30年将需要在核能方面投资5000亿欧元。
2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法国将从2028年开始新建6个核电机组,并在此基础上再新建8台机组,到2050年新增2500万千瓦核电装机;现有核电机组将在符合安全性能条件的前提下寿期从40年延期到50年以上。
在风能领域,欧洲是全球风电起源的地方,丹麦、瑞典、英国等国家的风电产业都非常发达,超过三分之一的电来自风电。
但近年来,欧洲各国对风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近两年欧洲风条件恶化,长时间出现超高压天气,海上风速一下子就下降,风电供给电量较之前显而易见地下降,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7.29%,大幅度的降低了欧洲国家对风电的预期;其次,风力发电受自然因素的制约非常大,发电量忽高忽低,为电网稳定带来了隐患。
另外,欧洲没有完整的风机生产线,工业的空心化对电力需求不大,在欧洲投建风电建成本高,营收不稳定,回收遥遥无期。
2015年以来,欧洲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煤炭发电被削减,核能发电被抑制,风能、太阳能发电不稳定,占发电量1/5的天然气由于符合降碳的需要,作用变得越发关键,慢慢的变成为欧洲重要的发电方式之一。
比如在英国,天然气发电占36%、风电占24%、煤炭占比仅为2%,有超过2200万户家庭连接到该国的天然气电网。
2018年德国通过法案,决定2022年全面淘汰核电。2019年初,德国又宣布将在2038年淘汰煤电。德国放弃了核电和煤电,对天然气的需求自然大增。目前,德国天然气发电约占17%,煤炭发电约占25%,风电约占23%。
欧洲自身能源相关资源匮乏,供应对外依存度高。欧洲原油、天然气及煤炭均高度依赖进口,尤其天然气供应如果出现问题,欧洲各国能源供应即陷入被动局面。
现在,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已经发生了问题,首先,在新冠疫情、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影响下,石油输出国组织几个成员国的产量有所下降,全球活跃油、气井数量约1000座左右,仅为疫情前的一半。
其次,2020年欧洲经历冷冬,消耗大量天然气库存,且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修复。国际能源署在其2022年第一季度天然气市场报告中提出,2022年1月,欧洲天然气的库存却仅为50%,远低于以往70%的平均水平。
2月中旬,德国经济部一位发言人表示,目前该国天然气库存量为35%至36%,低于40%的警戒线,而欧洲进口液化天然气数量则创下2011年以来的月度最高纪录。
第三,欧洲天然气主要供应国俄罗斯减少了天然气国际供应,2022年1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对欧盟出口量降至近600万吨,比上年同月减少四成。
ICE的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天然气价格全年涨了4倍以上,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涨势最猛的品种之一。2022年1月17日,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TTF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为77欧元/兆瓦时,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天然气价格的高涨,推动欧洲电价飙升,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电价均处于历史高位。日前,欧洲能源交易所(EEX)的数据显示,德国未来一年电力期货价格上涨至124.7欧元/兆瓦时。
电价上涨助长了欧洲地区的通货膨胀,迫使铝、锌、化肥等行业减产,并引发多国电力供应商的倒闭潮,并引发了一场生活成本危机。例如在英国,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已经达到了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目前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正在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如果用于发电的能源供应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电价急剧上涨,势必影响电动汽车的补能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购买电动汽车的积极性,进而阻碍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提高。
欧盟消耗的天然气只有25%产自欧盟国家,其余需要依赖进口,其中有40%来自俄罗斯。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苏联就开始向波兰出口天然气。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大约十年前俄罗斯出口到欧洲所经油气管道都是陆上管道,有80%需要过境乌克兰,剩下的途经白俄罗斯和波兰入欧。乌克兰不但自己有俄罗斯天然气可以用,而且每年躺着赚30亿美元的过路费。
为减少第三方过境国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欧洲的影响,2005年,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与俄罗斯签署协议,建设一条从俄罗斯直达德国的天然气管道。
绿色实线号”,黄色虚线年,从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维堡港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到达德国东部港口城市格莱夫斯瓦尔德的“北溪1号(Nord Stream 1)”天然气管道建成,长1224公里,总投资约110亿美元,总输气量达550亿立方米/年。
近年来,“北溪1号”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难以满足欧洲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再加上近些年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到其他陆上天然气管道的供应安全,2015年德国和俄罗斯两国决定修建“北溪2号(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
“北溪2号”大致与“北溪1号”平行,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乌斯季卢加地区出发,经过波罗的海海底,终点同样是德国格莱夫斯瓦尔德,全长1230公里,一年也可以提供550亿立方米天然气。
因此,从2019年开始,美国就一直在阻挠“北溪2号”的建设,曾多次要求停建,并对参与建设的相关企业和官员实施制裁。
受影响的欧洲企业被迫退出,剩下俄罗斯的管道铺设船仍继续开展铺设工作,项目进展缓慢。导致本该于2019年底完工的“北溪2号”项目推迟到2021年9月才完成,至今也仍在等待德国网络机构的认证许可。
鉴于近期德方的态度,若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北溪2号”的认证工作或将被无限推迟。美欧方面对该项目的制裁将使得欧洲能源问题短期内得不到有效缓解。
如果美国能阻挡俄罗斯“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的运转,那么接下来欧洲就将成为美国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市场。2021年12月,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达770万吨,已经超过了俄罗斯,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今年1月,美国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量已经上升67%,达到550万吨。
美国政府官员1月25日称,正在商谈向欧洲输送更多液化天然气,以补足一旦乌克兰局势恶化,欧洲可能面临的天然气缺口。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除了加大向欧洲的天然气输出,还在努力寻找可以对欧盟增加天然气供应的伙伴,除了卡塔尔等传统天然气供应大国,甚至连日本、韩国这些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也没有放过。
日本政府在2月初称,3月份起将在满足自家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支援欧盟的天然气供应。韩国外长近日称,韩国正积极考虑在必要时促进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可能性。
不过,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全球天然气生产企业往往签下了长期订单且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对于俄罗斯巨大的供应量来说,短时间内很难找到的替代来源,即使找到替代来源,由于更高的运输成本,欧洲也将面临更高的天然气价格。
除了天然气,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也引起了全球石油价格的波动。据市场矩阵报道,全球油价飙升至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资深策略师大卫·罗奇(David Roche)预测,如果俄对乌克兰开战并引发制裁,将阻碍俄罗斯使用外汇机制、信息系统等,俄或被阻止出口石油、天然气或煤炭等商品,届时油价肯定将达到每桶120美元。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Joseph Lupton和Bruce Kasman指出,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可能会对原油供给再度造成冲击,致使油价在本季度出现“实质性飙升”:全球原油供给每天或将收缩230万桶,从而将油价迅速推高至150美元/桶,和2021年四季度的平均价格相比将翻一倍。
如果油价达到这样的高峰,今年上半年全球GDP增长率将从此前预计的4.1%。降至仅0.9%,同时通胀率将翻倍至7.2%。
2月14日,德新社称:“油价推动商品价格大涨!”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月份德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比2021年12月高出4.9%,此前对于通胀压力缓解的预期未能变为现实。
2022年1月,燃料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25%。德国Ifo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公司将提高商品或服务价格,主要原因是工业制成品材料成本增加,例如金属、木材和包装用品。
供应链周期问题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导致了全球芯片供应链危机,虽然在全球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下有所缓解,但供应链的问题有可能因为俄乌冲突而进一步恶化,
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2月11日美国白宫发出警告,芯片行业需要促进供应链的多样化,以防俄罗斯对美国的出口管制威胁采取报复措施,阻止关键原材料的获取。
美国电子材料市场调查公司Techcet在2月1日发布了一份报告,强调许多半导体制造商依赖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材料。
根据路透社获得的一份文件,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全球公共政策副总裁Joe Pasetti本周向成员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评估了芯片关键制造材料的风险。除了Techcet提到的全氟丁二烯、氖气、钯,Pasetti的邮件还警示了氦气和钪的供应风险。
在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生产过程中,硅片制造、氧化、光刻、气相沉积、蚀刻、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子特气。这些电子特气成本占 IC 材料总成本的 14%,仅次于硅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好坏。在半导体制程当中,氖气可用于KrF、ArF 激光曝光,在ArF 准分子激光器中使用的氩/氟/氖气体中,氖气占激光气体混合物的96%以上。氪气用于光刻制程;氙气用于半导体刻蚀制程。这些气体被广泛用于8英寸晶圆250-130nm的成熟制程,主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PMIC、MEMS、MOSFET和IGBT等功率半导体组件,对汽车芯片的影响较大。
虽然这些电子特气为半导体行业生产所必需,但是其绝对使用量并不高,作为钢铁行业的副产品,全球市场体量不是很大。正是因为如此,加之这些稀有气体提纯有技术门槛,且与钢铁行业规模深度绑定,全球市场逐渐形成了依赖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组成的氖、氪、氙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的稳定性极其重要,对芯片生产的连续性影响很大。
疫情之下,芯片荒的同时,半导体材料供不应求,这些稀有气体的价格从2020年下半年一直上涨。据百川盈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氖气(含量99.99%)从2021年10月的600元/立方米左右上涨到了目前的1700元/立方米左右,而氪气涨得更加离谱,市场均价从1万元/立方米左右飙到了3万元/立方米左右。
如果氖气、氪气和氙气的供应因俄乌冲突出现减供或断供,下游晶圆厂寻求替代供应商需要半年以上时间验证,会面临新的短料风险。
钯是航空航天、核能、汽车制造中的关键材料,世界上只有俄罗斯和南非等少数国家出产。它最常见的用途是用于汽油发动机中减少污染的催化转换器,在半导体产业中多被用于传感器和存储器,并作为后道封装环节一些封装技术的电镀材料。
由于供应限制和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迫切需求,自2018年年中起直到2021年年中,钯的价格一直呈上涨之势,2021年5月,钯的价格曾一度突破3000美元大关,飙升至创纪录的高位水平,但这种涨势在年中却遭遇逆转,年内累计暴跌逾20%。在场外交易市场,钯呈现出现货价格远高于远期价格的市场结构,表明现货供应趋紧。
Techcet称,美国35%的钯来自俄罗斯。俄罗斯新开采的钯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0%,尽管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西方将对钯出口实施制裁,但美国拜登政府此前威胁称,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进一步行动,将对其实施全面的钯出口管制。在目前全球缺芯仍未缓解的背景之下,这必然将进一步加剧缺芯问题。
据中国台湾相关行业人士判断,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理政治学冲突或对欧美当地成熟制程的晶圆厂产生较大影响。部分芯片企业内部已开始评估乌克兰冲突产生的潜在影响,审视自家公司半导体气体原材料的供应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