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打得准,全靠这位穿着五块钱背心的老人,他曾凭借一己之力破解了钱学森密码,让中国导弹指哪打哪,成为美国最忌惮的人。那么他究竟是谁?又是如何取得如今的成就的?
2019年10月1号的阅兵仪式上,许多先进武器装备都隆重亮相,但无论多么高精尖的武器不能离开一个巴掌大小的尖端仪器,那就是激光陀螺。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就靠着他们所研发的激光陀螺,让导弹在不依靠卫星的情况下,对伊拉克的军事基地进行了精准的打击。这种不用卫星定位就能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的大杀器我国当然也得要。可是当年拥有这项技术的只有美、俄、法三国,而他们为了稳固国家实力,早已经封锁了该项技术的所有资料。
我国科学家深知该项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早在1971年,钱学森就通过不断推演。弄明白了激光陀螺的大致原理和光图信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钱学森将这份资料交给了国防科技大学。然而当时国内资料太过稀缺,也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始终没能参透这份资料,而这也就成了所谓的钱学森密码。接下来的几年内,中国的激光陀螺仪研发工作一点实质性的进展都没有取得。
于是国防科技大学就找到了当时还在教书的高伯龙院士。在此之前,高伯龙对激光陀螺仪并没有一点接触,但他深知国家对自己的期望,哪怕当时国内科研环境非常差,很多零件都凑不齐。但是高伯龙没有丝毫的退缩,没有实验室他们就把废弃食堂改造成实验室,没有实验平台,那就去山上背大理石,没有基础零件,那就去工厂自己造。
就这样,高伯龙穿着自己的白背心和军裤,不分昼夜的往返于图书馆和实验室。仅用了一个星期,他就弄清了困扰激光研究小组许久的离子噪音跟陀螺信号差异问题,这让士气大增的研究团队终于找到了方向。然而接下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1975年的高伯龙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这年11月的国际激光陀螺仪研讨会上,高伯龙创新性地提出应该推出中国唯一的四屏插动式激光陀螺仪技术,而不是盲目的模仿美国的二品技术。他认为如果一味地跟在美国后面,那中国始终没有办法超越他们。高伯龙坚定地表示,外国都有的先进的技术,我们要跟踪,将来也要有。
但这并不代表外国没有的我们就不需要。虽然这件事引起了巨大争议。但高伯龙还是推翻了之前所有的理论,拿着国家给他的五万经费开始带领团队进行研究。当时已经50多岁的高院士还开始自学了编程技术,编是了独属于中国的激光陀螺技术。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研究团队终于建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激光陀螺的样机。可就在所有人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时,样机在限定过程中却出了问题,而且一时之间无法调试成功。与此同时,美国也突然宣布不再研究这项技术,高伯龙再次陷入舆论漩涡,曾经质疑高伯龙方案的专家再度卷土重。还有很多人觉得美国都放弃了四频,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
但是高伯龙却力排众议,坚持要完成这项技术。他在专家组面前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一定解决这一个问题。之后就带着团队加班加点的研究,一遍一遍的验算以往方案,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一批号称检测之王的“全内腔绿色氦奶激光器”在整个世界面前光荣亮相,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大国。
中国导弹打得准,全因这位穿五块钱背心的老人,他曾凭借一己之力破解了钱学森密码,让中国导弹指哪打哪,他就是我国激光陀螺之父高柏龙院士。在面对意外的导致机器无法运转时,高院士曾说:我用了20年的时间,花了国家这么多钱却搞成这样,我是有罪的。就是带着这样的责任感,高伯龙率领团队成功研制了第一代环形激光器实验室原理样机,以及“全内腔绿色氦奶激光器”填补了中国激光领域的七项空白。而高院士的成功也离不开家庭的引导。
1928年,高伯龙出生在南宁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不仅对他言传身教,更是会引导他在多方面一起发展。高伯龙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从小就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为了保家卫国,高伯龙成为了一名军人,等到战争结束他才重新再回到学校,并且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之后更是在国家物理研究所和哈工大物理研究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可就是这样一位发光发热的伟大科学家,在生活中十分朴素,每到夏天他就会穿着五块钱的白背心和军裤,常年一双解放鞋走天下。他的实验室里有很多油盐酱醋,因为他为了节约去食堂吃饭的时间,经常煮个面条凑合。
高伯龙院士每天的上班时间都超过了15个小时,长年累月的积劳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和糖尿病,高伯龙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可是在卫星搭载激光陀螺发射成功的时候,他却在病床上无法起身,但他听到这一条消息依旧笑了出来。2017年12月6日,高佛龙院士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让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致敬。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